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批零价差超1分钱就重罚!陕西售电企业转型,催生储能行业新风口

来源:碳索储能 发布时间:2025-08-11 18:24:10
分享

近日,陕西电力交易中心发布了一则通报:华能陕西能源销售有限公司与华能铜川照金煤电有限公司因违规抬高批发交易电价被予以红牌警告、信用扣分、暂停交易资格等处罚。

这不是陕西电力交易中心第一次就售电企业抬高电价行为发声了。7月17日,陕西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告陕西电力市场经营主体书》,强烈谴责部分售电公司利用信息差,向用户传递错误的市场政策和行情信息,甚至采用欺骗话术诱导用户签订畸高价格合同等行为。

一、处罚背后:维护用户权益

7月31日,陕西省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8-12月电力市场分时交易结算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售电公司月度平均度电批零差价高于0.015元/千瓦时的部分需与用户分享超额收益,严禁通过私下协商抬高批发价格。

华能两家公司却将8月电价交易价格从380元/兆瓦时抬至424元/兆瓦时,通过串谋缩小批零价差逃避收益分享义务。

这种行为直接侵害了用户权益。陕西省发改委数据显示,2025年1—6月陕西电力批发市场购电均价下降0.023元/度,但零售端仅降0.003元/度,49家售电公司售电均价超市场均值1.05倍,部分用户购电成本甚至达均值1.1倍以“向用户传导改革红利”的政策初衷。

二、市场重构:售电公司靠啥盈利?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初衷,是通过分时交易等措施,将用电红利惠及广大用电方。所以,随着监管加强和市场透明化,“赚差价”的盈利模式必将被淘汰。

在今年印发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和《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行动方案》中,已经蕴含了未来售电公司的盈利点与转型方向。

碳索储能网总结,主要将转向三大方向:

增值服务:通过负荷预测、节能咨询、电力运维等专业化服务创造价值,例如为高耗能企业定制能效管理方案。

风险管理:利用现货市场与中长期合同的组合对冲价格波动,为用户提供稳定电价方案。

资源整合:聚合分布式电源、储能设施等灵活性资源,参与辅助服务市场获取收益。

其实,在电价差更大的欧美市场,售电公司的服务收益占比普遍超过60%,价差收益仅作为基础补充。这一转型不仅仅是政策引导的结果,更是市场进化的必然。

三、利好储能:政策窗口期后的爆发增长

据悉,今年1月1日起,陕西电力现货市场启动长周期结算试运行,叠加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及电煤价格下行因素影响,省内电力交易整体价格持续下探,售电公司在批发市场的累计购电均价从1月0.362元/度下降至6月0.339元/度,降幅达0.023元/度。

监管层反复强调的“强化分时电价传导”,与储能的应用场景高度契合,将催生大批“售电+储能”的创新商业模式。

一是随着现货市场成熟,调频、备用等服务需求激增,具备快速响应能力的储能系统将获得更多“登场机会”。

二是零售电价合理化后,工商业用户将更有动力投资储能,以降低用电成本,有媒体预测,陕西地区用户侧储能装机量年内或增长50%以上。

同时,分时交易方案的推行可能将拉大峰谷价差,提升储能套利空间。按照当前趋势,峰谷价差有望从0.3元/度扩大至0.5元/度,加速储能项目投资回报周期。

四、遵守规则之外:产业需深练“内功”

如果说此次责罚,给了全体售电企业一记警告,“赚价差”将不再可取。售电企业必须摒弃短期套利思维,转向长期价值创造。

那么对储能企业来讲,顺应新的市场需求,从业者需意识到“卷价格”也一定不再可取,长时、高效、稳定的市场需求直指系统核心性能。

在技术层面,储能需聚焦核心性能升级,以适配不同地区分时电价场景。包括优化电池循环寿命和充放电频率、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系统安全性与极端温度适应性等,并提升售后服务能力。

系统层面,需强化协同调度能力。如通过AI算法实现负荷预测与储能充放电联动,结合陕西电价动态调整机制,实现策略实时优化,提升综合收益。针对工商业用户需求,提供模块化、标准化产品,根据用户需求灵活扩容或减容。

电力市场的每一次规则重塑,本质上都是对“价值创造”的重新定义。随着政策红线收紧,用户价值重要性越发凸显,这也是行业未来的方向所在。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811/50005912.html

责任编辑:ca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