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上海:SAF、制氢、氢能船舶等关键技术开启申报

来源:碳索氢能梳理 发布时间:2025-05-23 08:42:11
分享

5月21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新能源”项目申报指南》,征集范围包括:绿色燃料、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新型电力系统。

图片

其中,绿色燃料部分包括多项氢能相关内容:电催化合成氨关键技术、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高性能膜电极开发及批量化制造技术、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关键材料及大功率电堆设计技术、高功率高能量密度燃料电池小堆系统技术及应用、基于氢内燃机的船舶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基于内河航运的甲醇船舶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专题一、绿色燃料

方向1.电化学合成绿色燃料技术

1.二氧化碳电催化制备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发二氧化碳电化学制SAF的高催化活性电极材料及配套电解池技术,形成工业化技术体系,完成中试验证。

考核指标:研制二氧化碳电催化制备SAF中试装置,实现反应选择性>65%,二氧化碳总转化率>90%。

执行期限:2025年7月1日至2028年6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赛马制”形式,拟支持最多2个研发水平相当、技术路线不同的申报团队平行立项,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350万元,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2.电催化合成氨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发低成本、高稳定性和高效率的常温常压氮气电催化合成氨反应体系和反应装置,完成小试验证。

考核指标:形成具有工业级电流密度的高效率电催化合成氨工艺,电流密度≥300mA/cm2下氮气电催化合成氨法拉第效率≥70%。

执行期限:2025年7月1日至2028年6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赛马制”形式,拟支持最多2个研发水平相当、技术路线不同的申报团队平行立项,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350万元,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方向2.面向绿色燃料产业化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

1.垃圾焚烧发电厂新型烟气碳捕集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高性能二氧化碳吸附材料和规模化制备技术,研发高效稳定的二氧化碳吸脱附循环工艺和反应装置并完成性能验证。

考核指标:研制10万吨级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装置,捕集能耗≤1.3GJ/tCO2,并实现绿色燃料生产示范应用。

执行期限:2025年7月1日至2028年6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赛马制”形式,拟支持最多2个研发水平相当、技术路线不同的申报团队平行立项,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350万元,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

2.船载碳捕集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开发高度集成、模块化、撬装式船舶二氧化碳捕集工艺,研发船载装置并装船示范验证。

考核指标:研制撬装式船载碳捕集装置,碳捕集能耗≤2.2GJ/tCO2,实现绿色燃料生产的工程验证。

执行期限:2025年7月1日至2028年6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赛马制”形式,拟支持最多2个研发水平相当、技术路线不同的申报团队平行立项,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

3.新型高效直接空气碳捕集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发新型高效、低能耗的二氧化碳直接空气捕集吸附材料及碳捕集工艺,形成模块化捕集装置并完成性能验证。

考核指标:研制千吨级直接空气碳捕集装置,全流程总能耗≤18.0 GJ/tCO2、能量转化效率≥15%,并实现绿色燃料生产的工程验证。

执行期限:2025年7月1日至2028年6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赛马制”形式,拟支持最多2个研发水平相当、技术路线不同的申报团队平行立项,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

方向3.先进制氢技术

1.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高性能膜电极开发及批量化制造技术

研究内容:开发低成本、高活性催化剂制备技术,高传输效率、低气体反渗率与高稳定性的电解水催化层设计技术,高性能低成本大面积膜电极的涂布与成型技术以及高产效和高良率批量制备技术,研究大功率电解堆及系统,并开展离网运行验证。

考核指标:研制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单室电解电压不高于1.8V@3.0A/cm2@65℃(3MPa),氧中氢含量不高于0.3%@0.5A/cm2(3MPa),且连续运行3000小时后满足单池电压衰变率≤20微伏/小时。

执行期限:2025年7月1日至2028年6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赛马制”形式,拟支持最多2个研发水平相当、技术路线不同的申报团队平行立项,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350万元,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

2.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关键材料及大功率电堆设计技术

研究内容:开发高性能、长寿命非贵金属碱性析氢/析氧催化剂、阴离子交换树脂、电极设计与批量制备技术,研究大功率电解堆及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开展控制策略优化研究并实现离网运行验证。

考核指标:研制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阴离子交换膜电导率≥160 mS/cm,运行2000h衰减率≤10%,膜电极单室电压不高于1.8V@1A/cm2@65℃,且连续运行1500小时后满足单池电压衰变率≤10%,AEM电解单堆额定功率≥1MW@10000A/m2。

执行期限:2025年7月1日至2028年6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赛马制”形式,拟支持最多2个研发水平相当、技术路线不同的申报团队平行立项,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350万元,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

方向4.绿色燃料应用技术

1.高功率高能量密度燃料电池小堆系统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高功率高能量密度的小型燃料电池系统技术,开发本征安全的固态储氢系统及小型燃料电池系统并完成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集成固态储氢系统与先进高效小型燃料电池系统,并在二轮车、具身机器人等长航时需求场景完成小规模示范应用,单个氢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400W,燃料电池系统寿命≥4000h,固态储氢系统质量密度≥1.8wt%H2。

执行期限:2025年7月1日至2028年6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赛马制”形式,拟支持最多2个研发水平相当、技术路线不同的申报团队平行立项,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350万元,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

2.基于氢内燃机的船舶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面向船舶动力系统的超稀薄氢内燃机及增程器一体化集成技术,高密度有机液态储氢技术以及氢内燃机动力+液态氢油匹配应用技术,并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研制船舶氢内燃机系统并装船验证,氢内燃机升功率≥25kW/L,热效率≥43%,早燃频次≤1000次/百万循环,综合实际质量密度≥5.5wt%H2,脱氢氢气纯度≥99.97%,加氢、脱氢率>95%,示范应用船舶≥2艘。

执行期限:2025年7月1日至2028年6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赛马制”形式,拟支持最多2个研发水平相当、技术路线不同的申报团队平行立项,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

3.基于内河航运的甲醇船舶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船用甲醇燃料高精度供应、高效燃烧、惰化吹扫保护及智能控制与安保技术,研发高替代率甲醇燃料船用动力系统样机并试验验证。

考核指标:研制甲醇替代率≥97%的船用甲醇发动机,NOx减排率≥60%,SOx减排率≥99%,完成>500吨内河船舶示范。

执行期限:2025年7月1日至2028年6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赛马制”形式,拟支持最多2个研发水平相当、技术路线不同的申报团队平行立项,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150万元,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

专题三、新型储能

方向2.新型储能系统安全防护与智能测控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新型储能系统关键设备运行状态的动态检测技术、融合功率变换器的储能系统簇间均衡技术、多层次主/被动管理与控制技术,研发储能用电池管理系统及核心故障诊断与安全预警装置,并实现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研制具备簇级检测能力的储能系统便携式测试装置,精度0.1级;开发具备电池簇内和簇间均衡管控能力的电池管理优化装置,电池容量不一致性≤3%,均衡电路效率≥97%;开发大型锂电池安全防护装备评价方法,搭建不低于50 kWh大容量锂电池安全防护装备全尺寸燃烧测试系统;研发储能系统安全预警与电池智能调控一体化系统,智能调控响应时间≤20ms,并在100MW/200MWh规模及以上的储能电站实现示范应用,形成新型储能系统高精度测控技术规范。

执行期限:2025年7月1日至2028年6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元,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

碳索氢能网 https://h2.solarbe.com/news/20250523/50002543.html

责任编辑:来思语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