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张掖市人民政府在官网发表了《张掖市绿氢生产及综合利用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的文章,分享了张掖市在氢能产业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做法、成效及发现的困难,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意见建议。
全文如下。
张掖市绿氢生产及综合利用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2022年12月2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基于河西地区可再生能源优势,依托酒泉、张掖先行先试,建设绿氢生产及综合利用先行示范区”。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张掖市坚持“风光水火氢醇”多能互补、“制储运加用”一体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区域协同、差异化发展”的氢能产业路径,全市绿氢生产及综合利用先行示范区建设进展良好。
一、主要做法和进展成效
(一)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为抢抓氢能产业发展先机,制定出台了《张掖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0年)》(简称《发展规划》),聚焦全省“绿氢生产及综合利用先行示范区”建设,超前谋划制定市级配套政策及管理办法,打造氢能产业发展“1+N”政策体系,引导氢能产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实施规划指导产业发展。结合《发展规划》主要任务,编制了《张掖市绿氢生产及综合利用先行示范区创建方案(2023-2025年)》,提出了打造绿色低碳氢能产业集群、开拓综合多元氢能应用场景、构建安全高效氢能储运网络、提升氢能技术创新研发能力的主要建设任务。出台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制定《张掖市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暂行)》,从绿氢制备、氢基化工、氢能交通、装备制造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降低氢能项目推广成本、拓宽应用场景、填补产业空白。制定措施规范产业发展。制定《张掖市氢能产业安全管理办法(试行)》,针对氢能生产、储存、运输、加注、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措施提出规范性要求,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压实政府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目前,该《办法》正在进行合法性审查。逐步建立体制机制。为统筹推进全市氢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正在筹备成立氢能研究院和氢能产业发展中心,“一院一中心”将为创建全省绿氢生产和综合利用先行示范区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目前,氢能产业发展中心成立请示已报市委编办。
(二)制氢项目率先破题。立足能源资源富集和产业基础较好的有力条件,超前布局氢能产业,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机遇和国家“零碳”城市创建,规划建设了张掖经开区“氢能零碳产业园”。至目前,全市在建及计划新开工制氢项目6项,已部分建成1项、正在建设2项、正在开展前期工作3项。其中,中能绿电张掖经开区制氢加氢示范项目一期1000标方/小时产能的电解水制氢站正在进行调试,二期4000标方/小时产能的电解水制氢站及绿氢合成氨生产线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华能东方氢能产业园、海槿Hz碱性电解槽生产线正在全力推进,预计今年3月完工;龙源张掖碳中和产业基地一期规模化制氢项目、华锐风电制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新晟清洁能源制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制氢项目的竣工投产和集中建设,率先实现“河西氢能产业链”破题发展。
(三)应用场景正在拓展。为助力“零碳城市”创建,积极探索新能源就地消纳渠道,购置30辆氢能客车,投放在市区公交、丹霞大景区直通、景区摆渡等领域搭建应用场景。至目前,30辆氢能客车已全部完成挂牌。中石油张掖公司配套建设的甘州区北三环加氢站一期撬装站设备和专用管线已全部安装完成,具备加氢调试及充装条件,设计日加氢能力500千克。二期主要增加储气瓶组,现已进入采购招标阶段,预计今年2月完成安装。中能建张掖光储氢热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已具备年产150吨高纯氢气的产能,可满足现有氢燃料客车的用氢需求;已开工建设的4000标方/小时制氢及绿氢合成氨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000吨绿氢、2万吨绿色合成氨产能,填补省内绿氨市场空白。
二、存在的困难
(一)本地应用场景有限,影响项目建设进度。氢能产业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交通、工业、储能、发电等,因绿氢成本较高等原因,有竞争力的市场应用场景有限。在前期培育阶段,我市把氢能交通作为重点场景,开展了示范应用。但受制于氢能源车成本偏高、长管拖车运输性价比差、交通耗氢量小等原因,市场反响不佳,影响制氢项目建设进度。
(二)绿氢制造成本偏高,规模化发展难度大。在绿氢产业未实现规模化推广的情况下,绿氢生产成本远高于煤制氢,市场需求不强。在不考虑碳减排等社会效益的情况下,市场需求限制了产能增加。如果没有财政补贴,大规模推广和应用存在较大困难,亟需采取补助、项目支持及招大引强等措施,实施规模化生产,以降低成本促进发展。
(三)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存在断层。我市作为西北内陆地区,在科研创新、先进制造、交通物流等方面“短板”明显,上下游配套能力基本空白,探索培育氢能产业困难较大。如在基础设施方面,规划建设的张掖经开区氢能零碳产业园基础设施条件不足,用电、用水、用地等要素保障能力相对较弱。
(四)专业人才紧缺,技术创新能力弱。我市氢能产业刚刚起步,关联企业缺乏专业化团队和领军人才,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不够紧密,技术研发能力相对较弱,缺少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已落地的氢能企业核心技术缺乏,在氢气提纯、储氢材料与装备、加氢站装备制造等领域,与国际先进技术存在一定的差距,规模生产和市场应用还有较大距离。
三、意见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以建立“全省绿氢生产与综合利用示范区”为重大使命任务,积极作为、突破障碍,根据张掖市现有产业基础,从市级层面细化完善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氢能产业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加大力度精准支持绿氢制备、氢基化工、氢能交通、装备制造、氢储能等涉氢项目,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
(二)夯实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氢能零碳产业园”。加力提升供水、供电、供地等要素保障能力,为氢能产业顺利落地提供保障。加快建设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在“电-氢-氨”产业链领域率先示范应用,促进区域新能源消纳,实现能源结构转型。结合全市总体规划,在甘州区和高台县各布局1个供氢中心,保障未来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将氢能输送至全市用氢点。以需求为导向,按照供需平衡、适度超前的原则,合理布局建设加氢站。
(三)坚持示范引领。积极推广氢能公交示范线、氢能物流车、氢能环卫车、氢能旅游观光车及氢基化工、氢进万家等应用,建立氢能科普示范基地,通过试点示范探索多元化氢能应用场景,不断优化氢能技术;探索推进工业、交通、储能、发电、建筑等领域的应用示范项目;在氢能零碳产业园及相应示范区逐步布局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发展潜质的氢能企业,优先发展制氢装备、储氢材料和设备、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燃料电池汽车生产等领域。持续深入挖掘我市在绿氢制储、氢基化工消纳、交通氢车替代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推动建设“河西氢能示范走廊”,促使河西五市在氢能产业发展方面协同互用、组团发展。
(四)聚焦源头创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我市联合建设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围绕氢能产业关键材料、氢燃料汽车制造、智慧氢能装备、氢能检测和安全生产、碳氢协同发展等方向布局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创新平台,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网络,支撑行业关键技术开发和工程化应用,激发氢能产业活力。
(五)聚力人才培养。加快建设“氢能产业研究院”和“氢能产业发展中心”,通过公开遴选、调任、聘任等方式大力引进氢能领域管理运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等高层次人才。积极与省内外高等院校联系对接,依托高等院校,建立与氢能、燃料电池等相关的专业学科,并强化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立足氢能产业的实际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锻炼一批氢能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应用检测等研究型及实用型本地人才。
关注碳索氢能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