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重磅!中科院实现蓝氢技术重大突破!

来源: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燃料电池与氢能观察 发布时间:2023-03-15 09:28:59
分享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制氢技术是氢能产业的源头,对氢能产业链的整体布局与发展颇为重要。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近日首次实现了 400°C 温和条件下“净零排放”的天然气制氢原理突破。

据介绍,通过有序分离氢气和 CO2 产物,天然气制氢反应温度由传统的 800-1000°C 降至 400°C 以下,实现了 99% 以上甲烷直接转化为高纯氢与高纯 CO2,并实现了基于化石能源的制氢与脱碳的完全协同。制氢与脱碳能耗下降幅度达 20-40%。

基于此,该工作结合商业化中温槽式聚光技术,实现了太阳能驱动的天然气制氢与脱碳,进一步减少化石能源制氢的碳足迹,展示了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互补实现可持续氢能利用的可行性。反应温度的降低使工业余热与氢能的结合成为可能。

迄今为止,研究人员已完成了超过 6000 次的稳定循环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并初步展示了技术转化应用的广阔前景。

温和条件下“净零排放”的天然气制氢原理 | 图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从中国科学院网站得知,该工作由中科院院士、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金红光团队完成,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能源有序转化”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支持。

科研人员围绕科学中心项目主线,原创性地提出了“热化学多产物有序分离耦合中低温热能品位提升”的热力学新思路,在降低反应温度、提高甲烷转化率与选择性、低能耗捕集二氧化碳、设备小型化等方面实现了系列重要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上。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郝勇表示,团队正努力推动本成果的产业化,日产百公斤级氢气的原理样机正在研制中。

碳索氢能网 https://h2.solarbe.com/news/20230315/584.html

责任编辑:yangqingshan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