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国家发布的氢能产业政策中,已有7次涉及相关标准的制定规划,具体如下所示:
国家能源局
《2022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南》
2022年1月14日,国家能源局印发了《2022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南》,指南指出,电解质制氢及综合应用、氢电耦合技术、氢燃料电池发电站、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等氢能关键技术纳入2022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重点方向。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2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
2022年2月15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2022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要点指出,加大氢能等领域标准研制力度,推动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发布实施液氨贮存使用风险防控标准。
工信部
《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2022年3月18日,工信部印发了《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要点指出,加快推进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列标准研究,修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标准,进一步强化电动汽车安全保障。全面推进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能耗及续驶里程、低温起动性能、动力性能试验方法等整车标准以及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车载氢系统技术条件等关键系统部件标准研究,支撑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及示范运行。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
《“十四五”国家安全生产规划》
4月12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了《“十四五”国家安全生产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在氢能方面,《规划》指出,需加强全国安全生产有关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健全以强制性标准为主体、推荐性标准为补充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构建“排查有标可量、执法有标可依、救援有标可循”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格局。
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精简整合,有效提高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通用性和覆盖面。强化安全生产基础通用标准制定,加快急需短缺标准制修订,增加标准有效供给。
加快氢能、煤化工、分布式光伏发电等新兴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制修订。积极培育发展安全生产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推动建立政府主导和社会各方参与制定安全生产标准的新模式。加强安全生产标准信息服务,便于生产经营单位和社会公众查阅下载安全生产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文本。强化安全生产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宣贯培训和实施效果评估,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微课云平台”。
16部委
《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
7月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改委、工信部、民政部、交通部、商务部、应急部、国资委、网信办、科技部、公安部、住建部、农业农村部、卫健委、人民银行和工商联16部委联合印发了《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在氢能方面,《计划》指出: 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工程。出台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强化各领域标准化工作统筹协调,组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加快完善碳达峰基础通用标准,升级一批重点行业能耗限额、重点用能产品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制定地区、重点行业、企业、产品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标准。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加强新型电力系统标准建设,完善风电、光伏、输配电、储能、氢能、先进核电和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标准。研究制定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试点。分类建立绿色公共机构建设及评价标准。
国家能源局
《关于下达2022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外文版翻译计划的通知》
10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下达2022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外文版翻译计划的通知》。
根据文件,在2022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定计划项目汇总表中,氢能领域标准有11项,分别包括:
输氢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适用性评价方法;
移动式真空绝热液氢压力容器;
压缩氢气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瓶式集装箱;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便携式发电系统安全要求;
可再生能源电力制氢规划报告编制规程;
氢冷发电机氢气系统运维规程;
氢储能电站储氢系统运行规程;
宽范围调节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系统性能试验方法;
宽范围调节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规范。
九部门
《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
10月31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等九部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作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保障方案之一,明确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工作总体部署,为相关行业、领域、地方和企业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实施方案提出——
到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
到2030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更加健全。
到2060年,技术水平更加先进、管理效能更加突出、服务能力更加高效、引领国际的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有力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
内容来源全球氢能、氢云链,索比氢能整理。 碳索氢能网 https://h2.solarbe.com/news/20221109/444.html
责任编辑:yangqingshan